53年一名通信员被美军包围,一直用步话机大喊,突然炮火倾泻而下

美国退役老兵麦·卡拉汉回忆:“我们当年包围了一个通信连,阵地中只剩下一名通信员,一直用步话机大喊,我们都不清楚他在喊什么,可突然无数炮火如雷霆般倾泻而下......”

在经典影片《英雄儿女》中,英雄王成在生命最后一刻高喊“为了胜利,向我开炮!”的壮烈场景,深深印刻在无数观众心中。

这震撼人心的一幕,是发生在1953年6月抗美援朝战场上的真实事迹。

喊出这句话的,正是志愿军通信连的战士于树昌。

当时,随着志愿军火力装备的显著提升,炮兵与步兵协同作战日益频繁,步话机员在战场上的作用也愈发关键。

6月29日,作为连队唯一的步话机操作员,22岁的于树昌随侦察分队深入金城主攻阵地。

战斗打响后,四班与敌军展开激烈交火,枪声彻夜未息。

拂晓时分,在密集炮火掩护下,敌军对四班阵地发起猛烈反扑。

团指挥所虽心急如焚,但此刻救援需要穿越敌军火力网,无异于以卵击石。

指挥所只得下令炮火支援,静待黄昏再行营救。

战况愈发危急之际,孙斌团长的步话机中,突然传来了于树昌的呼叫:“天津2号!天津2号!阵地上只剩我一人了!”

阵地上,于树昌依托团部炮火支援,接连击退敌军数次反扑。

当硝烟暂散时,步话机突然又传来他急促的呼叫:“天津2号!快向山腰开炮!”

孙斌团长还没来得及询问详情,耳畔便炸开刺耳的电磁杂音。

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,孙绍钧不停地呼喊,却没有任何回应。

指挥所陷入了焦灼的沉默,因为这种情况,说明于树昌很可能已经牺牲了。

作战参谋颤抖的笔尖,即将写下“阵地失守”。

可就在这时,无线电波中再度跃出那个熟悉的声音。

原来,刚才敌军突袭地堡,于树昌根本来不及调炮,只能纵身而出,用手榴弹把敌人解决了。

指挥所正要回话,就听到于树昌叫了一声:“又来了!”

几分钟后,当通讯第三次中断又恢复时,众人听见于树昌的喘息声穿透爆炸传来:“只剩最后一颗手榴弹了……”

此时怀表指针指向正午,敌军从三个方向扑来,发起第五轮猛攻。

敌人越来越近,已经不到50米了。

步话机中,于树昌呼喊“开炮”的声音也越来越大。

可是这么近的距离,一旦开炮,于树昌也会葬身炮火之中。

指挥所内,团长孙斌攥着话筒的指节发白,迟迟不忍下达炮击指令。

“1号!快开炮!敌人已经包围地堡,猛打!猛打!”

于树昌的呐喊与枪炮声交织在一起,是他最后的战歌。

他明白首长的顾虑,于是不停地喊着:“开炮呀!别顾我!对准我的地堡!”

“开炮!为了胜利,向我开炮!”

当最后一声“祖国万岁”传来,观察哨望见阵地地堡口,腾起了浓烟。

孙团长狠狠地抓起话筒,红着眼睛下达了指令:“全部炮火,开炮!”

复仇的炮火,如雷霆般倾泻而下,将敌军彻底击溃。

于树昌以一人之力坚守阵地,为最终胜利铺平了道路。

当志愿军反击部队夺回阵地时,发现了这位年轻战士的遗体。

原来,在生命的最后时刻,于树昌砸毁了步话机,用他仅剩的一颗手榴弹,做了最后的坚守。

参考资料

《党史文汇》:《英雄儿女》背后的故事

图片
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

上一篇:没有了
下一篇:没有了